东西合璧创新音

东西合璧创新音

郑觐文

郑觐文在上海创立 “大同乐会”,首创32人的民族管弦乐队,首演著名的民族管弦乐《春江花月夜》。郑觐文精通中西乐理,创办乐会、著书立说、改革乐器、整理古曲并改编创新,培养了一大批国乐演奏家,以十二平均律为乐器协律的基础,首创32人的民族管弦乐队,为合奏的需要,郑觐文改变了均孔笛的形制,于1929年首先按国际标准音制成律吕式的十二调笛;

卫仲乐

卫仲乐,精通琵琶、古琴、二胡、洞箫等多种民族乐器,被称为“琵琶大王”,举行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个人民族乐器独奏音乐会,第一个登上美国电视的中国音乐人,在美国录制了唱片,成为美国音乐家研究中国音乐的必备资料。创办中国管弦乐队,并发展成为当时最大的国乐团体。

顾毓琇

把《欢乐颂》完整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顾毓琇,创立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三大机构:国立音乐院(中央音乐学院前身)、国立交响乐团、国立礼乐馆。顾毓琇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。他通过运用功底深厚的数学、物理知识,经过细密的计算和与西洋音律的比较,得出了黄钟标准音为348频率的结论,并获中国音乐学会的一致表决通过,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中华古乐以至于“重新奠定国乐之基础”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

闵季骞

闵季骞与杨其铮合作编写了新中国最早的二胡教材 —《二胡教材》。

杨荫浏

新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——杨荫浏,发表的中国首部音乐史研究专著《中国古代音乐史稿》,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。

天韵社

现存最古老的昆曲社 天韵社

周少梅

中国最早的国乐教师、导师的周少梅,1912年,他率先把民乐课带进了省立无锡第三师范学校。

华秋苹

中国首印琵琶谱,开创无锡派的华秋苹

刘天华

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,二胡“鼻祖”——刘天华,第一位将二胡音乐引入高等学府之人,把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糅合运用到二胡创作中,身体力行推行国乐教育。

刘半农

开一代音乐考古之先风的刘半农。

蒋风之

刘天华的传人——蒋风之最早在(1955年起)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专栏《漫谈二胡》。

顾圣婴

顾圣婴,新中国获得国际钢琴比赛金奖(第六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)的第一人,与傅聪齐名的“中国钢琴圣手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