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家名曲
率先把民乐课带进省立无锡第三师范学校,成为最早的国乐教师、导师。
“周少梅三把头(位)胡琴”演奏法的创立者,将二胡的琴杆增长至90厘米,扩大二胡演奏音域,丰富二胡表现力。
存世名作品有《二泉映月》《听松》等6首,作品不多,但均为精品。
今天的音乐学者称他为二胡“无锡学派”的宗师。
刘天华让二胡音乐进入高等学府,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,将音域从九度扩展到近三个八度,
定弦上采用小提琴的固定音定弦,他还把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糅合运用到自己的二胡创作中。
制作“牛皮纸二胡”。
他将二胡的颈部设计成弯脖形,也称“蒋氏二胡”。
1955年,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民族音乐专题节目撰写了“漫谈二胡”,后编辑成书。
蒋巽风继承了蒋派二胡深刻细腻、典雅飘逸的演奏风格,又具有粗犷、流畅的特点。
代表作品歌曲《歌唱祖国》。2019年6月,《歌唱祖国》入选中宣部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”。
他与杨其铮合作编写了新中国最早的二胡教材 —《二胡教材》,他将二胡、琵琶、三弦、古筝、十番锣鼓等乐器的 演奏技法融会贯通,形成了典雅、质朴的风格与婉约、清新的韵味。
闵惠芬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二胡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,由她首演的二胡协奏曲《长城随想》成为中国 二胡艺术史上的经典,享誉国内外乐坛。
王建民创作的《二胡狂想曲》被视作一个颇为特殊的“现象级”创作,成为二胡演奏家们多次演绎、音乐学者们反复研究的对象,成为“中国音乐金钟奖”二胡演奏比赛的指定曲目。
邓建栋在深谙江南丝竹风韵的基础上,融汇西方乐器和中国地方戏曲的演奏手法,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。
2008年1月,他与指挥家彭家鹏、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,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