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天华

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,二胡“鼻祖”——刘天华,第一位将二胡音乐引入高等学府之人,把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糅合运用到二胡创作中,身体力行推行国乐教育。

刘天华(1895年2月4日-1932年6月8日),原名刘寿椿 ,出生于江苏无锡江阴,中国近代作曲家、演奏家、音乐教育家。刘天华的兄长是刘半农,弟弟是刘北茂,李大钊是其挚友。

WX20240924-151418.png

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,共作有十首二胡曲:《病中吟》《月夜》《苦闷之讴》《悲歌》《空山鸟语》《闲居吟》《良宵》《光明行》《独弦操》《烛影摇红》;三首琵琶曲:《歌舞引》《改进操》《虚籁》; 一首丝竹合奏曲《变体新水令》,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、十五首琵琶练习曲,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,其中他改编的《飞花点翠》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,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。

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,反对音乐成为“贵族们的玩具”,提出音乐“要顾及一般民众”。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,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“国粹主义”,认为发展国乐,“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,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,从东、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,打出一条新路来”。

查看所有